商業設計,辦公室設計,空間設計-專業室內裝修,室內裝潢
    關於我們   設計風格   服務項目   作品欣賞   本中心位置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超薄袋仍是"零成本"使用——"限塑令"將滿十一年之調查記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jsnews.jschina.com.cn/wx/a/201905/t20190530_2319188.shtml"

  2008年6月,國家推行“限塑令”,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此后,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內的塑料購物袋均明碼標價,單獨收費。至今,這項號稱“限塑令”的通知已實施即將滿11年。如今無錫市場上使用情況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走訪:無標志塑料袋又“興起”  五月的天氣,暑氣還未降臨,盛岸菜場內一早便人聲鼎沸,車來車往一片繁忙的景象。從大門進去,記者在小攤的通道間走了一遍,發現每個攤位上基本都放著一次性的塑料袋,有大有小,顏色各異。而來買菜的大多是老人,有的手中拿著環保袋,有的則拉著一個拖車,更多的則是空手而來。不過在買菜時,即使是自己帶著袋子來的老人,也會讓攤販將菜放在塑料袋內,再放入自己準備的環保袋或者小拖車內。  一位阿姨表示,帶環保袋是因為方便將菜放置在一塊,并且環保袋不勒手,至于將菜直接放置在環保袋內,阿姨則表示沒想過這么做:“一個菜一個塑料袋,方便又干凈,帶回家還能當垃圾袋。直接放菜,回去還要洗袋子,太麻煩。”一個蔬菜攤的攤主直接表示,“沒塑料袋還怎么賣菜?”攤主講,一些老人自帶袋子還好,年輕人基本都是空手來的,不給塑料袋生意都不用做了:“一個菜場里價格都是差不多的,人家送袋子,我不送,別人肯定就不在我這里買了。一個塑料袋就幾分錢,送了就送了。”  而在周邊幾個小型的市場內,一捆捆白色的、沒有任何標志的塑料袋直接掛在天花板上,顧客需要買什麼菜,可以自己拿了袋子裝。而在一家路邊超市內,記者在索取袋子時收銀員也是免費提供了一個沒有任何標志的塑料袋。據周圍的居民介紹,在多年前,這家超市提供的是質地較厚,袋子上印著使用標志的塑料袋,不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袋子又悄然換成了如今這種袋子。旁邊一家水果店的老板也表示,類似這樣的塑料袋,一捆五十個,一般每天都要消耗掉三捆左右,生意好的話五六捆也有可能。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大型商場、超市,限塑令能夠得到較好執行,但自帶購物袋、不使用塑料袋的顧客仍是少數,而大多數人并不吝于多花兩三毛錢購買塑料袋。而在菜市場、臨街小商鋪、街邊小攤點等“限塑令”的死角,超薄塑料袋仍是“零成本”使用。  數據:外賣快遞成消費“大戶”  “限塑令”的初衷是想通過價格的杠桿調節機制來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引導、鼓勵公眾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但實際結果是,消費者為了方便,寧愿掏出幾毛錢買塑料袋,也不愿意自己攜帶環保袋,以至于“限塑令”被調侃為“賣塑令”。通過搜索相關報道可以發現,為減少使用塑料袋產生的“白色污染”,全國多地都曾提倡使用“環保袋”、“菜籃子”,甚至將“限塑令”上升到“禁塑令”,試圖破解塑料袋的難題,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數據顯示,在“限塑令”實施前期效果十分顯著,據2013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限塑令”實施以來的主要成效》顯示,從2008年到2013年,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使用量累計減少了670億個,累計減少塑料消耗100萬噸。不過隨著執行力度的降低,以及快遞、外賣行業的興起,各類塑料垃圾再次回升,據《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則顯示,僅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料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而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遠超每年因“限塑令”節約下來塑料購物袋。  記者與幾位環保人士交談中也發現,如今已經不見了十多年前塑料袋滿天飛的情況,但是新興的快遞、外賣行業帶來了更多新的塑料垃圾,而過度包裝則是被吐槽最多的地方。許多網購商品在包裝時,往往重復包裝,使用多個塑料袋。而包裹內用以防損的填充物,也越來越多地用到泡沫、充氣袋等塑料制品。而一份外賣多個包裝袋、包裝盒也是極為常見,“包裝是需要消費者買單的,但外面的袋子一般是商家提供的,因此使用紙質包裝或者環保袋的成本就會明顯提高,所以除了一些品牌店外,一般都是使用的普通塑料袋,也不會去考慮袋子是不是可降解的。”  調查:市場上不合格塑料袋很常見  綠循環環保促進中心主任王華告訴記者,就在今年3月,她們應一家全國性的限塑公益組織邀請,對無錫市場上的塑料袋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而在選取的三個大型農貿市場中,被調查的攤位上竟然沒有發現有合格達標的塑料袋。  王華介紹,按照標準,塑料袋的標識有10項,包括名稱、承重、標準編號、產地、規格、標志圖形、材質代碼、安全聲明、環保聲明。而在這項調查中,部分攤位提供的塑料袋會加上自家店鋪的名稱等部分標識,但是標識完整的則一家都沒有。現場,王華拿出幾個塑料袋告訴記者,這是她當天收集到的塑料袋,最為常見的就是一種薄薄的半透明塑料袋,上面沒有任何標志,只有顏色和大小的差異,這是如今無錫市場上普遍的使用情況。而另外幾個從大型超市帶回來的塑料袋上,除了標識完整外,厚度便與之前的塑料袋有明顯的區別。  去年,有社會組織發布了《限塑令十周年——商家執行情況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北京、深圳等9地1101家受調查線下商品零售場所中,提供不合規塑料袋店鋪比例為78%,其中只有89家同時做到標識完整、厚度達標和收費這3項要求。除大型超市和全國連鎖便利店外,其他類型門店有九成左右并未執行限塑令關于收費的要求。  說法:環保意識仍有待加強  “限塑的上游只能是由政府主導,但是下游涉及的則是公眾的環保意識。”王華介紹,在去年11月,她們與新吳區一家企業在社區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限塑倡綠”活動,活動中,她們向參與活動的居民免費發放環保菜籃子,讓這些居民記錄每天買菜使用菜籃子和塑料袋的情況。調查發現,即使有了菜籃子,居民買菜時還是會繼續使用塑料袋,“平均下來買一次菜要用到5到8個,一個月下來,每戶人家要用到170個左右的塑料袋。”王華說,如果不是這直觀的數據,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塑料袋的使用量是如此巨大,而另一個讓人不安的數據則是,一個月后還在繼續使用菜籃子的居民已經不到一半。  無錫慈濟環保教育基地的志愿者王惠珠也提到了理念和意識的問題,王惠珠說,如何進行源頭治理如嚴格管控塑料生產、使用降解材料等,這是需要政府主導進行的,而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更應注重提高自己的環保理念和意識。在環保基地內,有各種各樣的宣教材料和收集來的塑料廢品,建立四年來已經累計接待了近10萬市民,“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體會到使用塑料袋有什麼危害。所以我們讓來的市民看到如今白色污染的嚴重性,再告訴市民使用的每一個塑料袋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最后希望市民在生活中能減少塑料袋的使用。”  建議:實行垃圾分類,增大處罰力度  采訪中,王華和王惠珠都提到,塑料袋的大量使用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方便、便宜的屬性注定了市場對其需求巨大,單純依靠“限”與“禁”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從源頭來說,需要嚴禁生產不合格的塑料袋,加強市場管理,降低可降解塑料袋或其他替代品的成本等,這些需要政府層面的努力,最現實的其實是做好垃圾的分類回收。”此外,律師也提到,增加處罰力度也是一個有效方法。  王華介紹,雖然垃圾分類是很早以前就已經提出,但是到底如何分類、后續如何回收處理仍處于摸索階段:“不止是無錫,全國各地都在摸索,目前做得比較好的上海、杭州、深圳則是因為起步比較早。”王惠珠說,以前進小區宣傳垃圾分類時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居民將垃圾分類放進了不同的垃圾桶內,但是最后清運的時候還是將所有垃圾混合在一起,這讓有些居民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這時候我們會告訴對方,政府部門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做好自己做好分類,政府部門逐漸改進,最終形成有效制度。就像出現了社會問題,法律會逐漸完善一樣,我們居民個人和政府部門都是在不斷學習、進步中。”此外,律師也表示,違規塑料的大量使用也有處罰力度不夠的原因,不管是“限塑令”還是“禁塑令”,推出來容易,要有效執行下去,還需要對違法者加大處罰力度。(記者甄澤)

關鍵字標籤:客製化環保袋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