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設計,辦公室設計,空間設計-專業室內裝修,室內裝潢
    關於我們   設計風格   服務項目   作品欣賞   本中心位置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首家網專注現代家居O2M模式 引領家居消費新風尚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chugui.com/news/2017/0824/170824182108.shtml

  新華報業網8月24日訊 網上鮮有喬子龍的官方介紹和報道,采訪前,只聽說他出身無錫園林木作世家,對古典家具的研究很有一套,在業界享有很好的口碑。踏進喬子龍家的那一刻,謎底揭開。滿屋子的實木家具古樸典雅,透著圓融之美,泛出溫潤的光,不張揚卻讓人移不開目光,亦如它們的主人喬子龍。可他卻謙虛地說,“我就是個愛動腦筋的畫圖匠”。  游歷在外  趕上最后一波下海潮自學有一套  喬子龍1964年生于無錫,祖上五代都是修建亭臺樓閣,懂造園術的大木匠。爺爺、父親、哥哥都是古建筑與木工領域的行家。上中學前,喬子龍跟他們學過木工活兒,但那時的他,個頭小、手里沒力,干著干著就會體力不支。爺爺不忍心,就教他跟著自己學畫圖。爺爺畫圖很厲害,喬子龍趴在爺爺身邊學“放線”(即定位,施工術語),學畫木雕。  中學畢業,喬子龍進入無錫市機電工業技工學校,學的是電工。在學校,喬子龍的畫圖功底藏不住,機械制圖這門課,他一直是全校第一,當年只有他是100分。喬子龍家里的墻上,掛有傳統題材的書畫,花鳥、隱士,筆筆見功力,都是他自己畫的。“我小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拜師。”喬子龍的書法是跟無錫的老師學的,加上苦練,楷、篆、隸、魏、行書皆長,他還跑去南京、上海拜名家學國畫,打下了堅實的傳統書畫基礎。  喬子龍從技校畢業后被分配至水泥廠工會做美工。1985年底,他調到了市越劇團負責舞臺燈光,電工兼美工。1987年,無錫大飯店對外招聘,那是當年無錫僅有的兩家合資企業,待遇優厚,職位很搶手。跟喬子龍一起應聘的,有很多藝術學院的科班畢業生,喬子龍寫得一手好書法,招聘方很欣賞,最終只留下了他一人,在營銷部負責廣告美術。喬子龍是追逐改革開放浪潮的一員,他放棄了單位的分房,選擇了辭職,趕上了最后一波下海潮。  1992年到1996年,喬子龍先后去了海南、廣東、天津、北京、大連、山東、上海等地,搞室內裝修,做廣告設計。1993年,喬子龍在廣州一家服裝廠做美工兼廣告,被單位派去南方大廈監督現場裝修,對方的香港設計師向他推薦了一本清華大學編的《室內設計資料集》,說想學裝修,就把書里的圖都畫下來。“最笨的辦法就是最好的辦法。”喬子龍買來五百張A4復印紙,利用三個月的業余時間,愣是把書中近千張中外各時期的室內建筑線描圖全部畫了下來,“畫著畫著就明白了”。  人生轉折  客居云南十五年成就“喬工風格”  1997年,喬子龍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經無錫大飯店行政部經理“老雷”介紹,喬子龍去了云南麗江。無錫輕院的老師王濤在云南開了家裝修公司,簽下了中甸一家酒店裝修的項目,便委托老家無錫的朋友“老雷”給他介紹酒店裝修設計師,“老雷”向王濤推薦了在外多年,有著豐富裝修經驗的喬子龍。1997年1月29日,喬子龍坐上王濤的車,從麗江前往中甸,路遇車禍,喬子龍昏迷了五六個小時漸漸蘇醒,可王濤卻再也沒能醒來。  喬子龍回到無錫,驚魂未定,發誓再也不去云南。可就在這時,對接這一項目的云南藝術學院一位教授接連打來電話,希望喬子龍出于人情考慮,繼續接手這個項目。因為在他們看來,無論從學識、技藝還是閱歷上,喬子龍都是酒店設計的最佳人選。1997年5月,喬子龍又去了云南,他為當地設計的這座既現代又民族的酒店,成了一個樣板。自此,喬子龍也真正步入了職業設計師生涯,創辦了自己的環境藝術設計公司。  從1997年到2012年,客居云南的15年,云南的文博場館、山東的孔府西苑、北京老城區的四合院……除了國內,喬子龍的設計服務還做到了東南亞。喬子龍說他的設計沒有風格,因為他不能以自己的風格去套所有項目。但他有一套“應地(或現場)分析法”,每接一個項目,他必定會親自到場,去了解當地的歷史、人文與環境,根據對方需求,提筆上陣,堅持手繪,給出最佳設計方案。漸漸的,喬子龍形成了古今并融的建筑設計語言,被業內人士推崇為“喬工風格”。  回到無錫  心心念念呈現惠山古鎮的內在精華  在外游歷多年,喬子龍時刻思念家鄉,加上母親年紀越來越大、兒子讀書等原因,2012年初,他回到了無錫。在云南時,喬子龍結識了云南省規劃設計院前院長顧奇偉。顧奇偉是無錫榮巷走出來的著名建筑師、教授級高級規劃設計師,在他的指導下,喬子龍學到很多,顧奇偉也成了喬子龍的恩師。喬子龍選擇回無錫,更大原因是因為顧奇偉和惠山古鎮。當時,顧奇偉是惠山古鎮修復項目的主規劃師之一。  顧奇偉對喬子龍說:“你在外面學了那么多,經歷了那么多,又是能把建筑、園林、室內、家具以及陳設貫通之人,回到無錫能為古鎮建設做點貢獻,尤其在呈現古鎮建筑的內部精華上。”聽了顧奇偉的話,喬子龍堅決地放棄了在云南的一切回到故鄉。  他當時做了一個五至十年的規劃并答應恩師,要為古鎮畫一幅20米的長卷,類似于清明上河圖,用散點透視的畫法,從黃公澗起到黃埠墩止,把惠山、錫山以及一百多座祠堂串起來,立體呈現。  喬子龍對惠山古鎮很有感情。上世紀八十年代,水泥廠在三茅峰下,喬子龍每天騎著自行車上班,從東門出發必經惠山橫街、直街,他的很多同學也住在那里。  后來,喬子龍跟著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彭一剛老師出的《園林景觀分析》自學園林,再看到古鎮時,又多了份親近感。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喬子龍為古鎮出力的心愿一直沒能實現。喬子龍今年54歲,在他60歲之前,他會一直等待機會,只要機會一到,他會鼎力相助。  繼續前行  甘做中國傳統家具學科的推動者  喬子龍總結自己的人生匯點有兩個:一個是惠山古鎮,一個是對中國傳統家具的研究。既然暫時不能為惠山古鎮出力,人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喬子龍便想為國家的傳統技藝做點事。他又定下一個十年計劃,以一個工匠的眼光來解讀中國傳統家具的構造原理。頭一年,他把自己游歷二十余年來做的大量筆記和手稿整理出來,出了一本《匠學圖繪——二十年設計手繪圖集》,用中國人的筆法畫中國人的設計圖。  喬子龍又用三年出版了《匠說構造——中華傳統家具作法》。翻看著書中一幅幅精細的設計手稿、作法圖例,很難想象,喬子龍的家具設計也是自學而成。1995年,喬子龍回無錫過春節,購得一套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賞》,他照著書畫家具,畫了個遍,又一次“畫著畫著就明白了”。王世襄之后,所有對古典家具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賞讀”層面,究竟怎么設計、制作,家具的內在文法,無人研究。  喬子龍把文理科跟藝術與技術結合得很好,而他真正鉆進去研究中國傳統家具,更有了重大發現:家具是線架的物化,家具的間架構造,與文字的筆畫間架是對“孿生兄弟”且相互影響,這是中國人骨子里對美的一種潛識。建筑學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形成完整的體系,而中國家具始終未形成一門學科。眼下,喬子龍正在進行“百器銘傳”的大課題,他要通過親手制作,以器說法,全面解析家具的道法。  要創立新中式家具,首先要弄通中國傳統家具的內在,在喬子龍看來,沒搞清楚中國傳統家具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他目前在做的,就是為設計師、工廠、工匠技師努力做出一部實用的教科書,讓人們對照著書中的家具制作解說圖,按照步驟和數據,就能做出實物來。他希望能尋找到深諳傳統文化之道的朋友跟他一起完成這一課題,讓大家知道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家具,對行業有所推動,他覺得,這是一個匠人應有的責任。  (晚報記者 張月)

友站推薦:oa辦公桌組裝,辦公家具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