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設計,辦公室設計,空間設計-專業室內裝修,室內裝潢
    關於我們   設計風格   服務項目   作品欣賞   本中心位置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設計與品牌的靈魂該依附何處

文章来源:http://manager.ef360.com/Articles/2006-3-30/5121.html

--資本成就藝術的思考  記得在某次活動中一位法國設計師評價中國的服裝設計和品牌時曾說過,中國的服裝設計師不乏才華,卻不知道如何施展,往往目光短淺;中國也不缺乏好的經營人才,但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服裝界沒有真正的品牌,市場上看到的被稱為品牌的只是一些貼著商標的產品而已,設計師和品牌、藝術和資本無法完美的結合起來。這話很尖刻,但不無道理。  在國外,優秀的服裝品牌往往和優秀的服裝設計師緊密結合,世界頂級服裝品牌的設計師通常和品牌一樣有名,甚至設計師的名字就是品牌。例如:Chanel、Cucci、Dior、LouisVuitton、CalvinKlein。國外設計師品牌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同時也揭示了成功的設計師和品牌、藝術和資本是用等號連接的。  服裝的靈魂  分析眾多頂級品牌,其創始人以及后來的總設計師無不是天才設計師,在品牌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比如,GUCCI的現任總設計師TOM FORD;Dior的現任總設計師JohnGalliano;D&G的兩個設計師DomenicoDolce和StefanoGabbana。很簡單的道理,服裝設計就是服裝的靈魂,直接決定了產品的風格和品牌的個性。  沒有靈魂的服裝注定蒼白,擁有這樣的產品、品牌注定難于發展。中國作為世界服裝的制造基地,卻登不上世界主流的時裝舞臺,在很大程度上與缺乏本土世界級的品牌有直接關系。有一種說法,如果沒有世界級的服裝設計大師就不可能會有世界級的服裝品牌,很難說這一觀點的對錯。現實是,目前在中國,這兩種世界級的、能夠代表一個古老民族文化的設計師和品牌還不存在。或者,中國服裝界設計和品牌的最完美的結合點還未能找到。  意大利“卡拉蒂拉”中國總代理張旗說,中國的設計師,非常有才華和創意,但由于中國現有的社會生活水平限制,時尚氛圍缺乏導致大多數設計師時尚經歷積淀較少,對時尚的準確把握不夠,對消費群體的生活體驗不深。企業在運作中對資訊搜集不夠、反饋不暢,使設計師不能準確把握市場的需求。同時服裝業上下游產業水平的滯后等條件限制使得中國缺乏,營造頂級設計師的土壤。如果這些掣肘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得以改善,中國設計師商業運作能力的整體提升和頂級設計師的出現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有人說,設計師品牌最能夠代表一個國家地區、一種文化傳承,它往往是最容易最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國內在近幾年中,設計師品牌的創立和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在苦練內功20幾年后,終于發現,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不一定是充滿了鮮花和掌聲的T臺,市場對于設計師的份量,日益加重。同時,評價設計師的標準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以前是看得過什麼獎,出過什麼名,而現在設計師們即便是衡量自己也會帶有資本的眼光。設計是服裝的靈魂,這沒錯,但是靈魂也要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所在,這個所在對于中國的服裝設計師來說,是品牌,別人的所在不好待,那就自己創造一個。張肇達的馬克·張集團不用說,吳海燕的設計公司不用提,一向玩大策劃、大概念于掌股間的王新元一樣做起了自己的男裝品牌“帝”,鐘情于只屬于一個人的高級時裝這種時尚的祁剛,如果自己擁有一個經濟實體,他的發展態勢會如何,誰也預料不了!靈魂的載體  杉杉老總鄭永剛在多個場合說過:偉大的服裝品牌后面必須要有偉大的設計師。在中國服裝界,七匹狼老板周少雄、雅戈爾總裁李如成、漢帛集團總裁張建民、東北虎老總張志峰在業內早已聞名遐邇,但其品牌中的設計師是誰?劉洋、唐煒、張曉黎、張伶俐、范曉玉等這些在國內著名的設計師們,屬于他們創造的品牌又是什麼?毫無疑問,在中國服裝界不缺品牌運作的高手,在他們的運籌帷幄下,能夠使品牌走向另一個高度;中國也不缺好的服裝設計師,他們的設計風格、設計理念以及設計作品能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中國最缺乏設計和品牌好的合作,或是設計師和企業好的結合。中國至今很難產生世界級的服裝品牌,也難產生世界級的服裝設計師,其最大的桎梏可能就在于此。  還有,這桎梏與國內品牌延伸戰略的制定有著相當的關系。國外的成功服裝品牌,往往在化妝品、箱包、配飾、家居等相關時尚領域都有不俗的業績表現,多種業態一起構筑成龐大的時尚帝國,來滿足消費群體的多元需要。很多國際大牌的服裝并不會產生利潤,最大利潤是由諸如化妝品、配飾等品牌延伸產生的,服裝只起品牌形象的作用。國內的品牌現在徜不能夠將目光由點及面地擴散品牌發展的多重戰略就難于體現。  設計師品牌在中國的出現,是大規模產業化向專業化、專門化、個性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注定從一出生就要參與到殘酷的多品牌競爭中,它們面臨的市場環境和消費心理,令這些設計師品牌,如襁褓中的嬰兒,有待呵護和培養。  中國市場的發展正在經歷從單元到多元,由大眾化向個人化的轉變,設計師品牌也在順應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從開始創立品牌起,自身定位就非常明確,這是一種個人化的服務,而設計師本身對時尚潮流脈動的準確把握,就能不斷培養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優化終端客戶網絡。國外取經  幾乎所有的高級時裝品牌都采用設計師本人的名字,遵從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師本人和品牌是融為一體的。比如大家熟悉的迪奧、夏奈爾、恩加羅、費雷、華倫天奴、范思哲、皮爾·卡丹、CK、DKNY、D&G等等,之所以用設計師名字命名,最根本的是設計師本人為了區別于其他設計師制作的產品。夏奈爾說:“做人和設計時裝一樣,只有做到與眾不同,才可以不被替代。時裝是一種商業行為,而不是藝術,我們的工作不靠天賦,我們只是供應商。我們把裙子掛在衣架上不是為了展示,而是為了出售。如果有人仿制我的裙子款式那就最好不過了,創意就是為了傳播。”所有品牌展現出來的是它們獨一無二的品牌設計精髓,這可能來自設計師,也可能來自品牌本身。  迪奧品牌的真正精髓就是革新,時裝品牌的核心內涵永遠必須與新的時代脈搏對接;阿瑪尼的設計遵循三原則:去掉任何不必要的東西、注重舒適、最華麗的東西實際上是最簡單的;古馳的自信:“……你可以參觀一家古馳的服裝店,即使從個人角度講不喜歡它,但是你必須承認,每個元素都非常匹配,從廣告到服裝店的構造和每一個獨立產品的設計,他們都在傳遞著一種形象。”卡爾文克萊恩始終恪守信條:“Lessismore”(更少就是更多);D&G品牌自1985年首次發布會以來,一直保持著極其感性、大膽展示女性魅力的特征。  相對于設計師品牌而言,核心競爭力在于極大提高時尚速度,西班牙“Zara”品牌的發展模式,會成為它們的噩夢。“Zara”的產品從設計概念到生產和配送以及最后的上架銷售總共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到三周,比Gap整整快12倍。“Zara”的核心理念就是:用最低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最時尚的服裝。“Zara”的設計定位填補了一個從未被觸動過的市場,“中等價格的Amani”。幾乎所有的時裝公司每年都會公布不計其數的新款服裝,“Zara”的藝術總監和設計團隊只需要從中選擇并在細節上做適當的修改,還經常不失時機的把頂級服裝大師的創意作品利用,悄無聲息得把T臺上的新款式變成價格低廉的時髦裝束。“Zara”以合理的價格銷售最時尚的各類服裝,實現了所謂的時尚民主化。自說自話  時裝業是藝術和資本相結合的過程,直到今天中國的設計師和企業家們才真正意識到,藝術和資本是無法分開的。現在,環顧國內,作為設計師品牌存在的企業正在紛紛而起,馬可的“例外”、謝峰的“吉芬”、羅崢的“歌蕾絲”、梁子的“天意”,大連的“周紅”、“任平”,西安的“章曉慧”等等都是這樣一種服裝品牌。或者可以說這些定位明確的設計師品牌正在造成一種春秋戰國態勢。  “例外”講述的是一種不俗不媚的生活方式,一種外表含蓄,而內里剛強的情感方式。而“吉芬”品牌在北京創造了每平方米月銷售超過4萬元的記錄,謝峰說“吉芬”第一,認真做好每一件衣服;第二,服務好客人;第三,熱愛服裝這個事業。  在2003年深圳首屆國際時裝周的時候,從3000多個女裝品牌中出現了最令人矚目的兩個品牌:“藝之卉”、“連奴”。分析一下,“藝之卉”設計總監趙卉洲正在“用國際最前沿的服裝語匯,闡釋現代東方女性”的設計宗旨推動一個設計師品牌的發展壯大;“連奴”的發展模式卻和“Zara”的品牌戰略相同,產品更換更快,小批量和多品種生產,用合理的價格在最快的時間銷售最時尚的各類服裝。這是屬于中國的兩種品牌形態在同一個城市的共同成功,未來各自的走向如何,只能由時間和市場來驗證。  設計師品牌的存在和發展在一定時期、一定市場環境下勢必會對中國服裝品牌和設計師的發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設計師品牌是不是像謝峰說的只能是過渡,還是能夠與類似“Zara”、“連奴”這樣的品牌態勢分庭抗禮,很難預料。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設計師品牌的大好發展機遇已經來臨。

關鍵字標籤:奇創品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