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tlnews.com.cn/fashion/content/2018-09/19/content_8803794.htm"
醫美成國內第四大服務行業未來機遇與挑戰將并存http:www.tlnews.com.cn 2018年09月19日08:44:00星期三中國新聞網暑假雖已結束,但隨著中秋小長假及十一假期的來臨,醫美整形機構正迎來全年最繁忙的一個月。資料圖:天津市一家醫院的醫學整形外科中新社記者張道正攝 華泰證券的研報指出,中國醫美市場的存量需求正在快速崛起,2015年至2020年的復合增速在12.3%至39.1%之間,而2020年行業規模較2014年的增幅將在100.4%至625.1%之間。 《2017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行業增速超40%,總量超1000萬例,增速是全球6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預計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將突破萬億元。整形美容業也成為居房地產、汽車、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務行業。 雖然增速迅猛,但醫美行業在“野蠻增長”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一直備受詬病,成為制約其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所在。隨著行業的迅速擴容,醫美行業的未來必然滲透到全民生活的多個方面,因而其發展方向也受到了多方關注。 醫美整形概念迅速日常化 在北京市學院路上的一家醫美整形機構里,專門招待客戶的引導員忙碌地穿梭在曲折的走廊里,兩個休息室中,除了女性顧客以外,偶然也能看到一兩位青年男性顧客。 “7月和8月每個月都有八九百的客流量,而9月份更可以達到1000多人。”這家醫美整形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學生進行暑期整形,帶動了夏季的人流量,而9月涼爽的天氣與兩個假期又非常利于恢復,因此引發了都市白領們的火爆消費。 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醫美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新材料、新技術的引進是行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醫美行業,注射及激光療法等微整形術的非手術類項目,由于見效快、風險小、效果可逆,已經成了醫療美容中的主流方式。“上午注射、下午上班”的微整形模式,大大提升了大眾的接受程度。以去年為例,國內選擇通過醫療美容改善容貌的人比2016年同比增加了42%。而醫美行業的繁榮更造就了僅是北京一地,正式注冊的整形美容醫院就超過1000家,產值上千億元。 在娛樂、化妝護膚及美容咨詢等行業的共同發展下,醫療美容的概念已經迅速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醫美機構的彼此競爭及個人收入的持續提高,使得曾經昂貴的醫美項目和醫美產品的價格逐漸下調,消費者人數擴大后,社會上對于醫美行業的接受度也顯著提高。在關于明星美容整形的娛樂資訊包圍下,醫美概念已經迅速日常化,成為了街頭巷尾中常被提及的話題。 “我孫子哪都好,就是鼻梁低,影響財運,到了18歲就得給他墊鼻子。”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對王大爺來說,為小孫子規劃整形并沒有什麼不妥。“明星做整形的多了,我家孫子長大了,這點小手術就不算什麼了。”王大爺說。 而據業內人士預測,對于看著韓劇、從青少年時期即開始接受醫美信息的80后家長來說,待其子女在隨后幾年進入成年期以后,他們與子女兩代人都會成為醫美消費的代際增量。在自身通過醫美延緩衰老的同時,也會對子女的求美心態持開放或支持的心態,從而使未來萬億級別醫美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速。 多方“分食”醫美市場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微創美容與整形分會會長徐軍教授曾指出,雖然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但長期以來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造成整個行業發展頗受干擾。 據統計,醫美操作中,90%的事故是由非正規機構、非專業醫生、非CFDA認證的產品所導致。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朋友圈醫美師”卻屢見不鮮,根據央視此前的調查發現,大多數這些所謂的醫美師不過是進行過幾天的短暫培訓,更有甚者,其行業資格都是通過自己注冊的組織頒發以蒙騙消費者。通過比正規醫療機構低得多的價格,“朋友圈醫美師”在醫美黑市中購入肉毒素、玻尿酸或超聲刀和熱瑪吉器械,由于消費者缺乏辨認真偽的能力,導致醫美市場中充斥著假藥、水貨和山寨設備,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2017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正規的整形機構約9500家,90%以上是民營機構,其中項目齊全、全國連鎖的大型機構卻為數不多。據搜狐《數字之道》統計,門店數超過5家的9個大型連鎖整形機構中,7家是純正的莆田制造。 一次理發之后,以享受月福利的名義,北京市民卞女士被引導到位于該美容美發機構的二樓,在做面部按摩的同時,店內工作人員便開始對其推銷該機構與廣州某機構合作的美塑美護、基因養生項目。被“獨創科技重返青春”的概念打動后,考慮到該店從屬于全國聞名的大型連鎖美容美發機構,卞女士隨即交納了2萬多元進行“皮膚淺導”,一段時間過后,又為“皮膚深導”的項目費交納了3萬多元。 “做完以后面部腫脹,當天感覺像發燒一樣,朋友看了說我做的就是注射填充。”根據卞女士的反饋,記者聯系到該店負責人,對于美容美發機構并無醫美資格的問題,該店負責人卻稱其合作的操作人員也僅僅是一個月才來店里一次,而其注射的暨肽活源也并非醫美范疇。 實際上,為了分得醫美“一杯羹”,很多美容美發機構都會當“托兒”,為醫美機構拉客,雙方合伙制造天價、瓜分暴利。而這種不符合規范的經營模式,業內稱之為“渠道經營”。從美容美發美甲店到網紅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為渠道商,向醫美醫院輸送客源,這些醫院即被稱為“渠道醫院”。而卞女士顯然就是所謂的“渠道客人”。 現有商業模式需轉型升級 自醫美行業在國內發展以來,“醫美需謹慎,應優先考慮公立正規醫院”就成為了行業與消費者的共識。可以說,在傳統醫療市場中,大型公立醫院占絕對優勢,職務、職稱高的醫生通常是醫治患者的最佳選擇。但是,在醫美市場中,醫生的臨床表現卻不見得與其發表論文或資歷正相關,反之,符合流行審美趨向并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的青年醫生,往往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過去我們的宣傳、銷售這一塊都是外包出去的,自從2013年不讓承包以后,我們的營業額就大幅下降了。”北京一家軍區醫院的咨詢醫師告訴記者,目前醫美行業的運營非常依靠宣傳,這也導致即便在對公立醫院的信任度超過民營醫院的情況下,民營醫院的營業額增長仍遠大于公立醫院。 不過,根據記者對公立醫美整形機構消費者的調查,也有為數不少的消費者指出,公立醫院的醫生在術前的咨詢過程中更傾向于“替消費者拿主意”且“態度不好不親切”,“手術時偏保守術后效果不夠滿意”等現象也頻頻出現。 更有一位做過下巴手術的消費者對記者說,他在術后發現自己的下巴被一家三甲公立醫院的首席專家做歪了。而他在向醫院追討責任時發現,該醫院也沒有針對醫生的問責機制,對待手術問題只能草草應付了事,令他不得不失望而歸。 “民營美容醫院占據大多數市場份額主要源于其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設備更新快、美容產品替代快、服務意識強的優勢,民營機構還可以倒逼公立機構醫療美容科室增強服務意識。不過,手段靈活的營銷,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也是造成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的重要原因,有延誤患者治療或錯誤治療的風險。”北京新星靚醫療美容脂肪雕塑中心院長張立彬表示,目前全國在衛生部門注冊的醫療美容機構有10000余家,而經過逐級正規訓練、達到衛生部要求的整形外科醫生不足3000人,相對于國內龐大的需求,醫生數目遠遠不夠。 “醫療美容本質上是一個以醫生為核心的行業,如何幫助醫生建立具有差異化的個人品牌并讓用戶信任,是提升醫美行業現狀的關鍵問題。”他提出,在未來的醫美行業發展中,不論公立還是民營機構都應憑借醫生某專項領域的特長獲取市場。 張立彬認為:“更重要的是,細化分工后,醫生的技術特長要呼應時代的需求,通過鉆研審美風尚的變化,醫生要把握消費者特點,融合手工藝者式的定制化服務,祛除當下對于醫美造就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產品的指責,為求美者創造更加有利的適應空間,就是為醫美行業構建更好的從業生態。”原標題:醫美成國內第四大服務行業未來機遇與挑戰將并存作者:網絡編輯:吳曉斌
關鍵字標籤:美甲店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