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46001"
如一攝影坊+關注戴穆哥伊狩獵帽的越南男人越南青年來中國打工友誼關象征中越和平友好浮雕前的越南打工者越南打工者在友誼關廣場等待中國雇主聚集友誼關廣場的越南打工者友誼關,越南打工者一名越南中間人聯系中國顧主越南打工者進入友誼關前往中國打工的越南農民友誼關越南口岸河內印象圖文|謝光輝河內之旅,是從友誼關開始的,說是開始,卻有一種到達的感覺。汽車開進廣西憑祥口岸停車場,立即有人捧著大疊越南盾兜上來兌換。商店有賣越南的工藝品和明信片。廣場正中立了一尊清朝將軍勒韁躍馬的雕塑,南側巖壁有塊周恩來總理與胡志明主席熱情擁抱——象征中越兩國友好的大型浮雕。廣場四周聚集著一群群越南打工者,膚色較黑,表情沉重,眼神焦慮,他們大多來自越南北部農村,每個人的行李極簡單,一只雙肩包,或一只旅行包,或一只編織袋,趁冬季農閑來廣西割甘蔗,賺點人民幣,屬于農村勞動力輸出。他們身上的種種特征和氣息,與深圳攝影家張新民二十多年前拍攝《農村包圍城市》畫冊中的那些人非常相似。由此可見,中國的經濟發展比越南快了二十多年。我們在口岸換了一筆越南盾(1元人民幣=3360越南盾),瞬時腰纏千萬,閑庭信步,邁出友誼關。去越南的人不多,出境不用排隊;逆向的入境口,嚴重滯留,排起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都是來中國打工的越南年輕人。出國門,越南口岸有很多開往河內的中巴,不時有人中越雙語切換吆喝攔客,上車買票,坐滿發車,頗有中國三四線城市長途車站的感覺。我旁邊坐了一位持中國護照的中年男子,熟練地掏出手機換卡,用越南話打電話,電話打完跟我聊天。他是江西人,娶了越南太太,兩國來回跑,做點小生意。他坦言自己有過兩次婚姻,毫不掩飾地夸贊現在的越南媳婦,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往南大地傾斜,過了涼山,一望無際的平原,以水田居多,偶爾出現一兩個鐵皮房的工廠,很像三十年前的深圳。忽然,江西男子喊了一句越南話,汽車停在岔路口。他匆匆下車,咕嚕幾句坐上一輛摩的,沿著一條沙石路馳向稻田深處的村莊。河內街頭等車的女人河內美容店騎摩托車的河內女人小文|圖河內街頭的老年夫婦小文|圖河內書吧河內街頭咖啡店河內街頭居民生活小文|圖河內街頭河內小巷小文|圖街頭巡邏街頭騎摩托車的年輕人看見從云南下來的紅河,河水混沌,枯水期河堤上留下了土黃色的水跡,像牙齦萎縮露出的牙根。空曠的堤岸上孤零零有個露天石雕兼墓碑加工場,蓬頭垢面渾身沾滿粉塵的石匠,出沒在簇新的墓碑間,望之蕭條荒誕。汽車開上1903年法國人建的杜梅(今龍邊)大橋,這座鋼結構箱式鐵路公路兩用橋,越戰時屢遭美軍飛機轟炸,修復后至今仍留有彈痕。到了南岸,兩側的樓宇、水泥電桿和廣告牌越來越多;路上的汽車、摩托車、自行車、挑擔小販和行人越來越稠密,司機頻頻按喇叭,進入了綠蔭濃密的河內市區。一千多年前,唐朝統治越南的政府機構——安南都護府就設在河內。11世紀,越南脫離中國,以河內為首都建立新王朝。文廟、獨柱寺、36條街等建筑都是越南歷代王朝下令修建的。19世紀末,法國對殖民地河內的城市道路重新規劃,修了多條街道,并在主要街道的盡頭蓋了地標性建筑,咸子官大街盡頭蓋了歷史博物館;長前大街盡頭蓋了大劇院。在原本棋盤狀布局的街道中穿插了45度斜向道路,栽種樹木。河內現代城市的格局,是那時發展起來的。臨街二三層樓的法式建筑,屋頂與樹冠齊平,開出狹窄的陽臺和細長的百頁窗。街口的咖啡館,不少西方背包客,一杯越南咖啡,一個法式面包,坐在那里看書、看街上的風景。河內咖啡館的法式面包做得很地道,講究的幾家面包店的面包是從法國空運來的。越南產咖啡的歷史是從法國統治時期開始的,法國人發現這里的氣候適合種咖啡,于是教當地人種植。如今越南是世界上咖啡的主要生產國,出口量僅次于巴西。河內老城小文|圖河內街頭小文|圖河內街頭小文|圖河內街頭小文|圖河內大教堂小文|圖河內街頭河內街頭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外國觀光客小文|圖座席在前方的三輪車河內老宅與中國過去的大戶人家非常相似小文|圖河內是旅游城市,面積不大,還劍湖、大教堂、文廟、獨柱寺、36條街等諸多名勝古跡,挨得很近。座席在前方的三輪車是當地最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坐著游覽街巷,迎面拍攝市井風情再好不過,深受游客青睞。觀光客大多來自歐美,也有不少韓國和新加坡人,反到中國人極少。越南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宗教信仰上,除了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還有中國的道教。在文化方面,中國的儒家文化和思想,對越南(京族)現在的主流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河內最吸引我們的是老城區,俗稱“36條街”,陌生的街巷里隱藏著許多似曾相識的東西,或許是文化的同源吧!下一期,我們去看河內36條街。
關鍵字標籤:越南黃金海岸峴港旅遊團-誠旺旅行社
|